和幺幺一起成长的半年时光

- 你叫什么名字?

- 我叫李颖俊 

- 多大了? 

- 我今年都5岁啦~

他是我们的幺幺,我是他的姑爹。与幺幺相处的半年时光,让我感受颇多。也体会到了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疼爱、责任,当然还有不容易。因为个人的成长经历,在多数人看来,我对幺幺是严厉近乎严苛的。

人之初,性本恶。

这是我对人性的基本看法。我对幺幺的教育便以此为基本出发点。不过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,可能更加偏向王阳明的观点:

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
人性之初本来没有善恶之分,仅仅是身体对生欲的基本执行,人性的理性意识也是从逐渐的生存生活中养成的。

因此,在我看来,我们的幺幺是一块极好的可塑之材,几乎像一张白纸,一块整木。

  • 习惯

饭前洗手,便后冲厕、洗手,睡前洗脸刷牙,勤洗澡...这些是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。许多人都认为,这是养成良好品德的基础,在我看来,这些行为,几乎与品德无关,是为人的基本行为习惯。人之所以为人,与动物植物不同,因为有了"高级"的意识形态,有了感知世界,发现世界以至于改变世界的能力。

幺幺刚刚过来时,是很少会有饭前洗手,便后冲厕的行为的,这就需要监护人的反复提醒、反复教育,渐渐的,让这些行为成为理所当然。为什么是理所当然?因为小孩子是不懂得那些"冗杂繁复"的道理的,唯一的就是耳闻目染。

  • 品德

有了前面的基础教育,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,培养孩子的意识,让孩子知道,什么是尊敬长辈,尊敬师长。虽然我个人认为,人的品德与良好的习惯并无直接关联:

我见过西装革履一身整洁的人打骂父母,也曾见过满身纹身的人像个孩子守在父母的病床前。

但我相信,两者是有呼应助益作用的。

幺幺慢慢的知道:跟人说话时,要加上敬语称谓,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和颜悦色;吃饭时,应该用手扶着碗;夹到碗里的菜,即使不喜欢也不能放回餐盘里;在饭桌面前,打喷嚏要捂着嘴把头转过去;吃完饭,饭碗要轻轻放下并像长辈发出问候。一句平淡的"姑爹姑妈慢慢吃~"恰能浸润心田,消除一天的疲惫。

很多时候,孩子就是大人的影子。有时候,你可能会吃饭忘了手扶着碗,幺幺会用可爱的小手跟你示意;有时候,你可能会说话着急了,音量提升,幺幺会用淘气又疑惑的语气问你"姑爹,你在吼我吗~"。教育孩子,并不是单向输出,更多的是相互影响,相互调和。知错就改并不是孩子的专属,大人履行会更加的完善自己,也能给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。

  • 勇气

勇气,是父母带给孩子的进阶礼物,无关乎性别,无关乎年龄。对于未知事物,人类有着自然而然的恐惧。鼓舞、陪伴是增强勇气的必要因素。幺幺害怕一个人在楼上,即使开着灯;幺幺害怕关了灯的屋子,尽管还能看得见光线;幺幺害怕一个人上厕所,即使姑爹姑妈就在旁边的客厅。引导、讲解、陪伴成了我们和幺幺的日常。

在我看来,最严重的,莫过于幺幺害怕洗头,可能是更年幼的时候,洗头被水呛到过,幺幺对洗头充满了排斥、恐惧,过程中会全身发抖。一般是用躺在拼接的凳子上或者是躺在姑爹姑妈的怀中,尽可能像在理发店里躺着的姿势洗,这是幺幺的承受极限。我曾经尝试过自己示范,坐着或站着,用花洒从头顶慢慢洒下水。一遍一遍的重复示范。就在幺幺即将去爷爷奶奶家念书的头前一周,幺幺终于同意慢慢的尝试一下水从头顶留下的感受。这个过程对于他和我来说,都是煎熬,他一样是恐惧,而我更是心疼他的表现。温水流过眼睛,他全身发抖,双手攥的很紧,反复的问我"姑爹,好了吗?可以了吗?",虽然于心不忍,但是还是在仔细的观察着他承受的极限,我抱着他,让他用手抓紧我的手,反复安慰他"不要怕,姑爹就在身边"。最终,我们一起越过了这个坎,这件对于幺幺来说是条鸿沟般艰难的事情。

从那以后,幺幺渐渐发现了温水的亲和力,逐渐减少对水的恐惧感。我发现,有些时候,有大人的陪伴和鼓舞,幺幺会变得异常勇敢,甚至会让你感动。我答应了幺幺,等搬了新家,我带着幺幺去泳池游泳,这也是幺幺自己发起的小挑战。

  • 知识

在知识教育方面,是需要与时俱进的。就拿幺幺的算术课来说,现在的课本推出了"手指术算"的数数方法。张开手掌,食指以后并拢,拇指竖起,这样的手势,在以前的教育中,是很显然的数字 5,而手指术算中,这样的手势是代表9,因为手掌握紧拳头拇指竖起代表5,除开拇指,每打开一个手指,则在5的基础上+1。这个时候,你就不应该在墨守成规,坚持"旧思想"进行数手指头了。幺幺在学习,我们也应该跟着学习。知识无国界无年限。既要吸取旧知识,也要学新本领。聪明的幺幺,通过不断的学习,分别掌握了手指术算和数手指头以及"旧指法"(比如,食指和拇指分开,其余手指握紧就代表数字8)。

知识的海洋是无垠的,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知识出现,作为大人,不要把教育只当成老师、学校的事情,我们自己更应该与时俱进。孩子需要鼓励,不要只看到短浅的对错。适当的鼓励和奖励,兴许就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。

历来都是一个"羞耻"的话题,但是培养孩子的性观念和性取向是尤为重要的。这不仅需要家长的教育,更需要社会的包容。年幼的孩子,是不懂什么是性。可能浅显的性别,都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认知。只希望通过所有人的努力,让环境澄澈,为所有孩子营造一个美好未来。

最后

和幺幺相处的半年时光,是美好又短暂的。充满欢声笑语,也伴随着抹鼻子掉眼泪。带领幺幺成长,与幺幺一起成长。我们,Ai幺幺。

—— 爱幺幺的姑爹姑妈

2019年7月11日书